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与常用输液及其他药物配伍后的变化.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测定配伍后的pH值、不溶性微粒、光谱吸收变化.结果:热毒宁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会不同程度地析出黄棕色不溶性微粒,但前者相对较少;热毒宁注射液与pH值较高的药物如含碳酸氢钠的电解质输液、阿莫西林/舒巴坦钠静脉推注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混合后颜色变黄绿色,光谱吸收曲线改变,有效成分(绿原酸)分解.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宜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与pH值较高的药物联用时应分开注射或在不同输液间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推荐文章
利巴韦林注射液与3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利巴韦林注射液
输液
配伍
稳定性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中药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中药注射液
输液
稳定性
配伍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热毒宁
配伍禁忌
合理用药
痰热清与常用输液配伍及与其他药物混合后的变化
痰热清注射液
pH
黄岑苷
绿原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热毒宁注射液与常用输液及其他药物配伍后的变化
来源期刊 儿科药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配伍 pH值
年,卷(期) 2012,(9) 所属期刊栏目 儿科临床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0
页数 分类号 R969.3
字数 29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08X.2012.09.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韦曦 17 130 6.0 11.0
2 欧阳小琳 9 58 5.0 7.0
3 许盈 6 41 4.0 6.0
4 卓思珺 2 10 2.0 2.0
5 卢荣全 桂林医学院药学院 2 1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3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毒宁注射液
配伍
pH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儿科药学杂志
月刊
1672-108X
50-1156/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二路136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
78-133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6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226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