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撞击区的流动特性,在有效容积为160 L的撞击流反应器内,以水为介质,饱和KCl溶液为示踪剂,用电导法测定了不同导流筒出口间距和撞击流速下的示踪剂浓度曲线,并通过多釜串联模型拟合得到了撞击区的平均停留时间及模拟釜数.结果表明:导流筒出口间距减小,撞击流速增大,撞击区平均停留时间减小,釜数减小;撞击流速为2.0 m/s时,撞击区内流型接近于全混流.停留时间分布主要受撞击流速的影响,增大流速有利于促进撞击区中的宏观混合.
推荐文章
撞击流反应器内流场特性研究进展
撞击流反应器
流场特性
脉动振荡
速度场
撞击流反应器撞击面稳定性研究进展
受限撞击流反应器
撞击面稳定性
偏转振荡
偏移振荡
混合
基于阶跃射流的撞击流反应器流场动态特性分析
撞击流
动态调节
数值模拟
湍流
实验验证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撞击区压力波动的混沌分析
撞击流
压力波动
混沌
关联维
K熵
Lyapunov指数
吸引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撞击流反应器撞击区流动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撞击流 停留时间分布 多釜串联
年,卷(期) 2012,(11) 所属期刊栏目 化工流体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7
页数 分类号 TQ02
字数 22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954.2012.1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阿三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73 259 8.0 12.0
2 孙勤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60 216 8.0 11.0
3 程榕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56 212 8.0 11.0
4 郑燕萍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51 167 7.0 9.0
5 李晓蓉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撞击流
停留时间分布
多釜串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工程
月刊
1005-9954
61-1136/TQ
大16开
西安市高新区唐延南路7号华陆大厦《化学工程》编辑部
52-5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70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