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章采用水热法制备了AgI/BiOI异质结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AgI/BiOI异质结催化剂进行形态特征及光学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AgI/BiOI为高纯度、纳米片层组成的微球结构.DRS结果表明BiOI对可见光有明显的吸收,掺杂AgI后AgI/BiOI异质结催化剂在可见光范围产生红移.以酸性橙Ⅱ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AgI/BiOI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表明,AgI/BiOI对酸性橙Ⅱ在2h降解效率可达到90%以上,明显高于单独AgI或BiOI对酸性橙Ⅱ的降解效率.AgI/BiOI异质结催化剂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表明AgI/BiOI比纯BiOI具有更低的交流阻抗值,因此AgI/BiOI异质结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推荐文章
BiOCl/g-C3N4异质结催化剂可见光催化还原CO2
催化剂
二氧化碳
还原
可见光
异质结
氯氧化铋
类石墨氮化碳
重构法制备BiOCI/ZnAI-LDHs可见光催化剂
水滑石
可见光催化剂
BiOCl
罗丹明B
BiOI/Zr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性能研究
光催化
甲基橙
碘氧化铋
二氧化锆
Cu掺杂ZnO纳米粒子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ZnO
掺铜
光催化
降解
甲基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gI/BiOI异质结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的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光催化 AgI/BiOI 异质结 酸性橙Ⅱ 交流阻抗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6,102
页数 6页 分类号 X78
字数 300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春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8 155 4.0 8.0
5 朱林飞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15 1.0 3.0
6 杨婧羚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15 1.0 2.0
7 廖唯辰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15 1.0 2.0
8 张琼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6 64 3.0 6.0
9 陈卓华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4 1.0 1.0
10 徐作成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67)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光催化
AgI/BiOI
异质结
酸性橙Ⅱ
交流阻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529-6579
44-1241/N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46-1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1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557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