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垃圾渗滤液DOM不同组分的光催化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憎水性碱(HOB)、憎水中性(HON)、憎水性酸(HOA)、亲水性酸(HIA)、亲水性碱(HIB)和亲水中性(HIN)组分在光催化处理过程中荧光光谱发生显著变化,HIA组分相对稳定.各组分中代表类腐殖酸区域的荧光信号在处理过程中变化最大,处理60 h后,该区域荧光峰完全消失,说明类腐殖酸类物质能优先发生光催化降解.在72 h光催化处理液中,主要残留可见区富里酸、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的荧光信号,其中代表类蛋白的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类物质占主要部分,说明光催化氧化能将大分子的腐殖酸和富里酸降解为小分子的类蛋白物质.
推荐文章
光催化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
光催化
垃圾渗滤液
溶解性有机物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生化-物化法处理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光谱特征
垃圾渗滤液
溶解性有机物
分级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SBR-混凝处理渗滤液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特征
组合工艺
溶解性有机物
渗滤液
光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光催化氧化处理过程中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组分的三维荧光光谱变化特征
来源期刊 分析化学 学科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溶解性有机物 光催化氧化 组分 三维荧光光谱
年,卷(期) 2012,(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40-1746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41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96.2012.204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陈忠 长江大学化工学院 32 481 13.0 20.0
2 王焰新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159 3672 34.0 54.0
3 张彩香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1 218 8.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垃圾渗滤液
溶解性有机物
光催化氧化
组分
三维荧光光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化学
月刊
0253-3820
22-1125/O6
大16开
长春人民大街5625号
12-6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3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123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