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诠释马克思"历史科学"并非依循"自然科学"的路径,两者共同分享着历史这个主体性的根基。"历史科学"由以产生的基础是人的历史性存在及其现实生活过程,而这恰恰是市民社会为历史所拉开的"舞台"。市民社会通过人的存在及其现实生活过程,将自身定位于"历史科学"的理论题域,并由此提示在总体的"科学"层面上理解马克思"历史科学"之一事。
推荐文章
浅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
马克思
市民社会
国家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社会建设
马克思
市民社会
社会建设
强国家 - 强社会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市民社会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公民社会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域下的和谐法治建设
市民社会理论
和谐法治
民主
人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市民社会:“历史科学”的理论题域
来源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历史科学” 感性活动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61
页数 分类号 C913.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德友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14 18 2.0 3.0
2 李齐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15 2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市民社会
“历史科学”
感性活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双月刊
1671-881X
42-1662/C
湖北武昌珞珈山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6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51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