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经乳胶灌注防腐成人下肢标本20侧及新鲜成人下肢标本2侧,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方位及分支类型,测量股深动脉及各分支长度和外径以及各分支起始部的角度.结果 股深动脉主要从股动脉后方(36.4%)和后外侧方(36.4%)发出,旋股内侧动脉从股深动脉发出(72.7%),从股动脉发出(27.3%).各主要血管的长度为:股深动脉(19.22±10.19) mm,其根部距腹股沟韧带的距离为(38±11.78)mm;旋股内侧动脉(12.56±6.17) mm;旋股外侧动脉(13.93±11.04) mm.各主要血管的外径为:股深动脉(5.20±1.57)mm,旋股内侧动脉(3.64±0.99) mm,其升支(2.66±0.99)mm;旋股外侧动脉(4.48±1.19) mm,其升支(2.12±0.59) mm.旋股内侧动脉升支以与主干成接近90°的夹角;旋股外侧动脉与其升支间约呈115.82°夹角.结论 熟悉股动脉应用解剖,有利于完善这种治疗方法.
推荐文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介入技术
治疗方法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进展
股骨头坏死
儿童
治疗
SARS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解剖
来源期刊 解剖学研究 学科
关键词 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介入治疗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9-451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81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文华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所 119 1021 17.0 25.0
2 黄华军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所 14 201 8.0 14.0
3 侯赛榕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所 2 39 2.0 2.0
4 江小蓉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所 4 15 3.0 3.0
5 沈立锋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所 2 1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介入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剖学研究
双月刊
1671-0770
44-1485/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大学北校区
46-26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10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