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萨拉乌苏河流域位于我国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对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驱动的古环境波动及全球冰期—间冰期旋回有良好的地质记录.流域内河湖相和风成相沉积交错互层,发育有华北地区晚更新世标准地层——萨拉乌苏组,并含有河套人化石、萨拉乌苏动物群和丰富的文化遗迹.从其发现定名至今,就得到了古人类学家和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流域内出露的第四纪地层主要包括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全新世大沟湾组、滴哨沟湾组和范家沟湾组,这与古气候代用指标所反映的沉积环境有很好的阶段响应.本文通过对滴哨沟湾和米浪沟湾剖面研究进展的回顾和总结,认为在建立精确的地层年代序列,重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高分辨率古环境历史,明确萨拉乌苏动物群及文化层的归属和厘定萨拉乌苏组沉积相等方面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推荐文章
四川省黄河流域第四纪地层研究
第四纪地层
多重地层划分
四川省
黄河流域
中国第四纪下限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
第四纪
下限
综述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第四纪砾石统计及其意义
第四纪
砾石层
札达盆地
西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纪地层及古环境研究综述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关键词 晚更新世 末次间冰期 第四纪地层 古环境 萨拉乌苏河流域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科技述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1-1132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1437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永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76 870 17.0 25.0
2 闵隆瑞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9 346 13.0 17.0
3 陈兴强 2 13 2.0 2.0
4 杨劲松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2 28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8)
共引文献  (374)
参考文献  (7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04)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2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2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64(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7(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8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8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0(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5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9)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6(3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7(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8(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5)
19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02(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5(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32)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7(3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8(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晚更新世
末次间冰期
第四纪地层
古环境
萨拉乌苏河流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