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萌生是大范围干扰后物种维持的重要机制.通过对云南思茅地区皆伐后不同恢复阶段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萌生状况的调查,探讨了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萌生特征.结果表明:恢复15a群落共有萌生物种36种,而恢复30a群落有24种,老龄林有29种,萌生物种种类及多度所占比例随恢复时间的延长呈减少趋势.灌木科、属及种丰富度及其所占比例在恢复30a群落中最低,而乔木及总物种科、属及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在3个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乔木及总物种科、属及种丰富度所占比例均为老龄林最低.恢复15a群落与30a群落间萌生相似性最高,而恢复15a群落与老龄林群落间萌生相似性最低.3个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中物种萌生类型主要为根萌生,其次为干基萌生.不同萌生类型萌生物种丰富度及个体多度均为根萌生>干基萌生>干萌生>枝萌生.萌生物种生长特征中,除灌木平均高在恢复30a群落中最低外,乔木平均高及乔木和灌木平均胸径在3个恢复阶段群落中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共有的萌生物种中,杯状栲(Castanopsis calathiformis)、短刺栲(Castanopsis echidnocarpa)和粗壮润楠(Machilus robusta)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均是恢复初期(15a)较高,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和山鸡椒(Litsea cubeba)则是在老龄林中较高.
推荐文章
受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
受损常绿阔叶林
退化程度评价
指标体系
模型
常绿阔叶林植被动态研究进展
常绿阔叶林
植被动态
演替
更新
恢复和重建
江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研究
常绿阔叶林
聚类分析
群落
德兴市
信丰县
广州市帽峰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对降水PAHs的生态效应
常绿阔叶林
水循环
PAHs
水文要素
生态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云南中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系统萌生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恢复阶段 物种多样性 萌生类型 生长特征 常绿阔叶林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5-814
页数 分类号 Q94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zb20110525069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帅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30 529 11.0 22.0
2 苏建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57 1253 17.0 33.0
3 刘万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34 579 12.0 23.0
4 张志钧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28 747 14.0 2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2)
共引文献  (96)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21)
二级引证文献  (58)
1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9(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恢复阶段
物种多样性
萌生类型
生长特征
常绿阔叶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