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oS2加氢脱硫催化剂,用物理吸附、XRD、SEM、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噻吩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合成MoS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制备的催化剂颗粒疏松均匀,比表面积、孔容、孔径都较大,并且MoS2层状堆叠数目增加;所制催化剂在噻吩加氢脱硫反应中均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在573 K、4.0 MPa条件下,噻吩加氢脱硫的转化率均大于97.0%,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Mo-S-C催化活性最高,噻吩转化率可达到99.9%.MoS2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Mo-S-C>Mo-S-S >Mo-S-P>Mo-S-N.
推荐文章
MoS2基催化剂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相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加氢脱硫
催化剂
显微结构
催化(作用)
噻吩
吸湿剂、表面活性剂及催化剂对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的增效机制
烟气循环流化床
超低排放
脱硫效率
吸湿剂
表面活性剂
催化剂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双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乳化能力
直链醇
合成
表面活性剂在化学催化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
催化
胶束催化
相转移催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表面活性剂对水热法合成MoS2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影响
来源期刊 燃料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MoS2 水热合成 噻吩 加氢脱硫
年,卷(期) 2012,(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4-1389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43.36
字数 372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运泉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 129 822 16.0 20.0
2 王威燕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 56 390 12.0 17.0
3 刘文英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 60 397 12.0 17.0
4 何兵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 5 46 3.0 5.0
5 钦柏豪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 5 46 3.0 5.0
6 杨余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 4 2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MoS2
水热合成
噻吩
加氢脱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燃料化学学报
月刊
0253-2409
14-1140/TQ
大16开
太原市桃园南路27号(太原165信箱)
22-50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0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21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