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机械合金化(MA)和真空热压烧结(HP)法制备金属间化合物Fe3Si。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热分析(DTA)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别用于分析化合物的物相、显微形貌、致密度和磁学性质。研究表明球磨55h可达到完全合金化,Si溶入Fe中形成饱和固溶体α-Fe(Si),晶粒尺寸约7~8nm。热压烧结后,α-Fe(Si)固溶体发生有序转变生成Fe3Si。磁性能测量表明:样品的矫顽力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烧结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饱和磁化强度随烧结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推荐文章
Fe3Si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
Fe3Si金属间化合物
氧化动力学
高温抗氧化
Fe-Si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与耐腐蚀性能
Fe-Si
金属间化合物
多孔材料
孔结构
耐腐蚀性能
添加Cr合金化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铁铝
金属间化合物
多孔材料
铁铬铝
耐腐蚀性
固液反应球磨制备Fe-Zn和Fe-Sb系金属间化合物
固液反应球磨
金属间化合物
机械合金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机械合金化-热压烧结制备金属间化合物Fe_3Si
来源期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Fe3Si 机械合金化 热压烧结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2-448,482
页数 分类号 TN30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泉 贵州大学理学院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133 486 12.0 17.0
2 张晋敏 贵州大学理学院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47 261 7.0 15.0
3 陈站 贵州大学理学院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3 14 2.0 3.0
4 朱培强 贵州大学理学院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4 14 2.0 3.0
5 郑旭 贵州大学理学院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4 19 3.0 4.0
6 赵清壮 贵州大学理学院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4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属间化合物Fe3Si
机械合金化
热压烧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3-2812
33-1307/T
大16开
浙江杭州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材料系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78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24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