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3种监测方法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作用.方法:将360例单胎孕妇分为4组,Ⅰ组为胎心监护(A)、脐血流S/D值测定(B)及AFI测定(C)均正常;Ⅱ组为3种监测方法中的结果2项正常,一项异常;Ⅲ组为3种监测方法中的结果1项正常,2项异常;Ⅳ组为3种监测方法结果均异常.对4组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Ⅰ组272例,Ⅱ组40例,Ⅲ组36例,Ⅳ组12例.Ⅰ组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种监测方法联合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其临床价值高于单项监测方法及两项监测方法,对于胎儿宫内窘迫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进一步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
推荐文章
超声多普勒血流参数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研究
超声
血流动力学
胎儿窘迫
脐动脉
大脑中动脉
胎儿宫内窘迫时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的应用价值分析
胎儿宫内窘迫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脐血流
诊断
53例胎儿宫内窘迫的护理
胎儿宫内窘迫
窒息
吸氧
护理
胎儿心率变异功率谱与胎儿宫内窘迫关系探讨
胎儿心率变异
功率谱
判别函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种监测方法用于诊断慢性胎儿宫内窘迫的探讨
来源期刊 农垦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监测方法 胎儿宫内窘迫 探讨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与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31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14.5
字数 248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单红英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17 122 6.0 11.0
2 牛玉芹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7 24 3.0 4.0
3 梁秋菊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5 6 2.0 2.0
4 陈玲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28 156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监测方法
胎儿宫内窘迫
探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垦医学
双月刊
1008-1127
65-1176/R
16开
新疆石河子市北二路医学院内
58-143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35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