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是广藿香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从种植广藿香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明显抑制其病原菌多主棒孢的拮抗细菌,通过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该菌株能够显著抑制多主棒孢菌丝生长,抑菌带宽选10 mm.另外,选用6种生物药剂对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进行室内筛选.结果表明,300亿/g蜡质芽孢杆菌WP、2亿/mL碧拓、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WG、1.1%儿茶素WP和10%多抗霉素WP等5种药剂在说明书配制浓度的范围之内都达到了很好的抑制效果,3%中生菌素WP没有抑菌效果.
推荐文章
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香蕉叶斑病
多主棒孢菌
生物学特性
云南省
金银花内生叶斑病菌拮抗菌分离鉴定及生防效果测定
金银花
叶斑病
链格孢菌
枯草芽孢杆菌
共培养
生物防治
甜瓜尾孢叶斑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甜瓜
叶斑病
病原鉴定
瓜类尾孢
高效拮抗链孢霉和绿色木霉海洋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食用菌
链孢霉
绿色木霉
海洋细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农药的筛选
来源期刊 江西农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 拮抗菌 生物农药 药剂筛选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66
页数 分类号 S476
字数 29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8581.2012.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其光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4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3)
共引文献  (99)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5)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
拮抗菌
生物农药
药剂筛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农业学报
月刊
1001-8581
36-1124/S
大16开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342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57792
相关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