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微小单孔腹腔镜下细针带线高位结扎治疗小儿疝的疗效.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后,在脐下穿刺建立气腹,置入5 mm微型腹腔镜,探查患侧疝环位置和大小,并观察对侧有无隐性疝,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切开2 mm切口,尖端带线穿刺针由此在腹膜外绕内环口行半荷包潜行穿刺,并在腹腔内留一线圈后退针;同一方法做另一个半荷包潜行穿刺,用第二根线将第一根线的线圈拉出体外,使之在内环口形成一个完整的荷包,缩紧,皮下打结.若有对侧疝则按相同方法处理.结果 本组26例病例均顺利完成,2例嵌顿疝在麻醉后镜下探查1例为肠管,另1例为网膜,在手法复位协助下均顺利还纳,镜下观察5 min血运良好.第1~3例手术时间单侧疝32~68 min,平均52 min;双侧疝80 min.第4~10例手术时间单侧疝15~45 min,平均34 min;双侧疝40 min.第11~26例手术时间单侧疝10~20min,平均12min:双侧疝18min.麻醉清醒后可进食,患儿能耐受疼痛.术后平均48h可岀院,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形成,无阴囊水肿.随访3~18个月,无复发,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微小单孔腹腔镜高位结扎治疗小儿疝不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安全、简单、创伤轻微.
推荐文章
小儿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
护理配合
单孔法腹腔镜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效果
腹腔镜
结扎术
儿童
腹股沟疝
改良型疝钩针在小儿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
单钩疝针法
改良型疝钩针法
小儿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良微小单孔腹腔镜下细针带线行小儿疝高位结扎的体会
来源期刊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单孔 微型腹腔镜 小儿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35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0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12.0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春林 厦门市第二医院微创外科 8 90 6.0 8.0
2 卢奕进 厦门市第二医院微创外科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单孔
微型腹腔镜
小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双月刊
1674-6899
11-9296/R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2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71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