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对淮河流域农田湍流特征进行了4年连续监测,以该地区主要农作物小麦和水稻为例,对CO2通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农田CO2通量的日变化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变化幅度明显大于秋、冬.2007-2010年淮河流域夏季农田CO2通量日变化规律均呈单峰型,白天为明显的碳汇;其日最大累计吸收量出现在2007年,可达16.1mg.m-2·s-1,最小值出现在2009年,为11.1 mg·m-2·s-1.在水稻拔节期垂直风速(W)、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光合有效辐射( PAR)、净辐射(Rn)与CO2通量均呈负相关,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了新的综合指标F=-0.36ZX1+0.42ZX2+0.42ZX3+0.42ZX4+0.39ZX5+0.42ZX6+0.13ZX7,并经过计算得出中午1点是最大的碳汇,凌晨12点是最大的碳源.
推荐文章
淮河流域极端旱涝特征分析
极端洪涝
极端干旱
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不同量级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淮河流域
降水量
降水日数
太阳黑子数
淮河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成因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干旱重心
气候因子
大气环流
淮河流域
基于SPEI指数的淮河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研究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经验正交函数
时空演变特征
淮河流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淮河流域农田碳收支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淮河流域 CO2通量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4
页数 分类号 S153.6+1
字数 35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906.2012.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钱坤 54 171 7.0 9.0
2 严平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1 761 15.0 26.0
3 陈琛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8 15 3.0 3.0
4 刘和俊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 18 3.0 4.0
5 叶飞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1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4)
共引文献  (172)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淮河流域
CO2通量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