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噻唑橙二聚体荧光染料Bi-TO3,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圆二色光谱及活细胞荧光成像等方法研究了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在10 mmol/L Tris-HCl缓冲液(pH=7.4)中,Bi-TO3的固有荧光极弱,量子产率小于0.001%;与小牛胸腺DNA结合后,其荧光可显著增强约950倍,但对RNA和蛋白等生物大分子及黏度等环境因素则无明显响应.紫外吸收光谱及圆二色光谱滴定实验表明,Bi-TO3以小沟结合模式与DNA作用,且对AT序列有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缓冲溶液中Bi-TO3的荧光增强信号与低浓度范围的poly(dA-dT)2仍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3 ng/mL,灵敏较度高;且Bi-TO3可在较低浓度范围(6~12 μmol/L)内应用于活细胞荧光成像.
推荐文章
一种蒽醌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氟离子的检测性能
荧光探针
合成
蒽醌衍生物
氟离子
1,4-二羟基蒽醌
一种选择性检测SO2的荧光增强型探针的合成
苯并[e]吲哚
吲哚半菁
荧光探针
合成
SO2检测
选择性
一种选择性检测肼的近红外荧光增强型探针的合成
吲哚七甲川菁染料
近红外荧光探针
供电子基
合成
荧光增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高效灵敏的DNA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噻唑橙二聚体 荧光探针 DNA定量检测 活细胞荧光成像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07-1412
页数 分类号 O657
字数 33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1-0790.2012.07.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孝军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98 774 13.0 23.0
2 刘飞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12 89 6.0 9.0
3 樊江莉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33 175 7.0 12.0
4 吴彤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4 29 4.0 4.0
5 胡明明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5 53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噻唑橙二聚体
荧光探针
DNA定量检测
活细胞荧光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