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叙述了催化裂化装置结焦的危害并指出油气重组分冷凝油滴是结焦的内因,油气所处的环境是结焦的外因.从焦块组成与焦块催化剂粒度分布可看出,焦炭中氢的质量分数不足4%,主要是催化剂细粉与高度缩合的碳氢化合物.在操作波动、沉降器温度变化时,很容易发生焦块脱落影响反应再生系统催化剂循环,从而导致非计划停工,影响长周期稳定运行.避免出现“末汽化油”和“湿”催化剂是防治反应系统结焦的有效手段,合理适度提高反应深度,降低反应器油气中油浆重馏分含量,也是减缓抑制结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优化原料组成、采用MIP/MIP-CGP 工艺和RICP工艺等新技术、优化粗旋设计和在粗旋灰斗增设预汽提器、优化提升管出口连接形式、操作上控制油浆不回炼并尽可能减少回炼油,规范开停工程序等有效防范和抑制结焦的措施,可以实现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推荐文章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结焦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
催化裂化装置
结焦
分析
抑制
石化企业催化裂化装置结焦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石油化工
催化裂化装置
结焦原因
对策分析
研究分析
催化裂化装置节能潜力分析及措施
基准能耗
催化裂化
余热锅炉
热联合
低温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催化裂化装置反应系统防结焦技术分析
来源期刊 炼油技术与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沉降器 提升管 结焦 油浆露点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加工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
页数 分类号 TE624.41
字数 61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06X.2012.06.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为民 9 51 5.0 7.0
2 胡敏 13 87 4.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催化裂化
沉降器
提升管
结焦
油浆露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炼油技术与工程
月刊
1002-106X
41-1139/TE
大16开
河南省洛阳市七里河063信箱
36-31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64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52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