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和Fe掺杂的六铝酸盐催化剂(SrCuxFe1-xAl11O19-δ,x=0、0.2、0.4、0.5、0.6、0.8、1),通过XRD、H2 - TPR和BET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进行研究,并考察以CO为还原剂的催化脱硝活性.结果表明,用碳酸铵作为沉淀剂在1 200℃焙烧4h可形成完整的六铝酸盐晶型,Cu和Fe能取代Al3+,较好地促进六铝酸盐晶体结构的形成;SrCuxFe1-xAl11O19-δ催化剂脱硝催化活性较好,在温度不超过450℃和空速6000h-1条件下,均使NO转化率超过99%.在SrCuxFe1-xAl11O19-δ,六铝酸盐催化剂中,Cu和Fe均为催化脱硝的主要活性元素,两种元素按一定量配比更有利于提升脱硝效果,最优催化剂为SrCu0.5Fe0.5Al11O19-δ.
推荐文章
Cu掺杂磷钼杂多酸催化剂的低温SCR脱硝性能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剂
固定床
磷钼酸
Cu掺杂
废弃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混掺对新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剂
多相反应
失活
废物处理
六铝酸盐催化剂的催化还原脱硫脱硝性能
六铝酸盐
催化脱硝
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催化剂
工业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u、Fe掺杂六铝酸盐催化剂的催化还原脱硝性能
来源期刊 工业催化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催化化学 六铝酸盐催化剂 Cu和Fe掺杂 催化还原脱硝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催化剂制备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2
页数 分类号 TQ426.6|O643.36
字数 26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1143.2012.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晓光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101 748 14.0 20.0
2 朱旭东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3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9)
共引文献  (67)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催化化学
六铝酸盐催化剂
Cu和Fe掺杂
催化还原脱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业催化
月刊
1008-1143
61-1233/TQ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雁翔路99号西北化工研究院
52-200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1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418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