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合成了含有3个螺吡喃单元的大环分子,采用点击化学方法实现高效的闭环反应,大环分子产率为64%.使用红外、核磁和质谱等方法检测和表征了反应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质谱分析结果证实环化结构.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观察到大环产物和线性螺吡喃前体分子在pH值接近4时的酸致变色效应.与线性螺吡喃前体分子的最大紫外吸收峰位置(476 nm)相比,螺吡喃大环分子在最大紫外吸收峰位置(464 nm)发生蓝移.螺吡喃大环分子比线性前体分子具有更大的摩尔消光系数,其pH响应性能更加优异.
推荐文章
新型含吲哚酮环的螺吡喃化合物的合成
吲哚酮
吡喃
螺环化合物
合成
新型芝麻酚并吡喃螺环氧化吲哚拼接衍生物的合成
靛红
芝麻酚
丙二腈
Michael-环化反应
氧化吲哚
合成
两种新型A环并吡喃环黄酮的合成
二氢吡喃黄酮
Clemmenson还原
Fries重排
Baker-Venkataraman重排
合成
新型Venetoclax四氢吡喃衍生物的合成
Bcl-2抑制剂
磺胺衍生物
四氢吡喃
药物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含三螺吡喃单元大环分子的合成和酸致变色效应
来源期刊 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大环分子 螺吡喃 点击化学 pH响应 紫外可见吸收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1-138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O633
字数 11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95.2012.203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和文 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8 29 3.0 5.0
2 周清清 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1 4 1.0 1.0
3 张宪哲 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环分子
螺吡喃
点击化学
pH响应
紫外可见吸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化学
月刊
1000-0518
22-1128/O6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8-18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4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