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CH4、BH3、NH3以及C2H4的结构特点,设计了7种新型叠氮类高氮含能化合物C(N3)4、B(N3)3和N(N3)3;CC(N3)4、BN(N3)4、NN(N3)4和CC(N3)6,在B3PW91/6-311 +G(d)水平下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构型优化、振动频率以及键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无虚频,为势能面上的稳定结构,理论计算的红外结果与现有的实验结果十分相符.键级结果表明中心原子形成的键相对较弱,为爆炸时可能的首发键.计算得到了目标化合物的生成热、密度、爆速和爆压.计算得到几乎所有分子的爆速和爆压都超过了HMX,在含能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叠氮化物的固化反应特征研究
叠氮化物
固化反应
1,3-偶极环加成反应
"原位"合成铜叠氮化物的爆速测试
铜叠氮化物
爆速
探针法
多层叠片装药
多孔铜叠氮化物的原位合成及性能表征
多孔铜叠氮化物
氢气泡模版法
多孔铜
表征
烷基叠氮化物热解机理的AM1-MO研究
烷基叠氮化物
热解机理
AM1方法
势能面
键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高氮含能叠氮化物的分子设计与理论研究
来源期刊 含能材料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叠氮化合物 高氮化合物 生成热 爆速 爆压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8-533
页数 分类号 TJ55|O64
字数 22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9941.2012.05.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同来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16 1700 18.0 30.0
2 张建国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60 1237 16.0 27.0
3 王颖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0 254 9.0 14.0
4 周遵宁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4 119 7.0 10.0
5 牛晓庆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 14 2.0 3.0
6 满田田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物理化学
叠氮化合物
高氮化合物
生成热
爆速
爆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含能材料
月刊
1006-9941
51-1489/TK
大16开
四川省绵阳市919信箱310分箱
62-31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2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0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