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将具有抗病基因的优良个体和家系扩大应用于林业生产,用松针褐斑病毒素处理和接种孢子悬浮液的方法对瓶内湿地松子代组培苗和温室2年生组培苗进行了抗病性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家系抗病性差异显著,同一家系不同无性系间抗病性差异也显著.瓶内与温室组培苗的抗病性测定结果相比较,它们的抗病程度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89.
推荐文章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子代组培苗瓶内菌根化研究
抗性湿地松
再生植株
彩色豆马勃
菌根化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组培再生植株抗病性测定
松针褐斑病
湿地松
再生植株
抗病性测定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组培苗生根条件的优化
抗性湿地松
生根
再生植株
成活率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体细胞的悬浮培养
抗性湿地松
悬浮培养
体胚发生
胚性愈伤组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湿地松子代组培苗对松针褐斑病的抗性测定
来源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湿地松 组培苗 松针褐斑病 抗病性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2
页数 分类号 S763
字数 34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2.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小芹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179 1754 22.0 29.0
2 叶建仁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226 2554 25.0 37.0
3 安会翠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6 15 2.0 3.0
4 侯亮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1 2 1.0 1.0
5 朱丽华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27 195 7.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湿地松
组培苗
松针褐斑病
抗病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006
32-1161/S
大16开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28-16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71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