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黄河口平面二维波流输沙数学模型、实测资料等,计算、分析了渤海流速、波流挟沙能力、黄河三角洲滨海区冲淤和粒径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黄河三角洲浅水区的波流挟沙能力大于深水区的;②波流海洋动力能把浅水区较细的泥沙输送到渤海深海,而不能把此区较粗的泥沙输送到深海,深水区泥沙无论粗细,很难再被海洋动力带向渤海深海;③黄河单一流路入海方式易造成更多细泥沙淤积在深水区,不利于减缓黄河口淤泥延伸速率;④减缓黄河口淤积延伸速率的新思路是利用多流路把黄河泥沙相对均匀地输送到滨海区的浅水区,以充分利用海洋动力把较细的泥沙输送到渤海深海,同时结合三角洲社会、经济、生态等需求合理处理粗沙.
推荐文章
黄河口水沙变异与调控I--黄河口水沙运动与演变基本规律
黄河口
黄河三角洲
海洋动力
拦门沙
湿地
泥沙输移
河口演变
黄河口海岸演变规律
波浪
沿岸输沙
海岸演变
河口三角洲
黄河
黄河口冲淤演变及治理研究综述
水沙变异
溯源淤积
临界水沙量
河口治理
冲淤演变
黄河口
黄河口水流和延伸对渤海流场的影响
渤海
流场
M2分潮
河口延伸
综合治理
黄河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海洋动力减缓黄河口淤积延伸速率的研究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波流输沙数学模型 入海流路 海洋动力 淤积速率 延伸速率 黄河口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泥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1
页数 分类号 P333|TV882.1
字数 32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2.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雪峰 6 20 3.0 4.0
2 徐丛亮 9 153 5.0 9.0
3 于守兵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 28 112 7.0 9.0
4 王万战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 29 143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16)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波流输沙数学模型
入海流路
海洋动力
淤积速率
延伸速率
黄河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