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胡尖山油田元72区延9油藏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安组典型的低孔、中低渗岩性油藏,油藏开发中所表现出的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储层流动能力的变化.为此,从研究区延9油藏储层内渗流屏障类型、成因及分布研究入手明确了储层渗流能力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建立表征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物性、电性指标;在此基础上以生产测试资料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流动单元类型进行划分,并利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判别模型;最后再对各井延9段流动单元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通过连井剖面对比,开展了元72区延9油藏流动单元纵横向展布规律研究.取得的认识和研究成果为胡尖山油田元72区延9油藏的下一步开发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基础,也为鄂尔多斯盆地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推荐文章
胡尖山油田元72区延9油藏油水识别及分布特征
油水识别
油水分布
延9段
胡尖山油田
胡尖山油田元72井区延9段储层非均质特征
非均质性储层
元72井区
胡尖山油田
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
流动单元
油藏描述
储集层研究
地质模型
采收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胡尖山油田元72区延9油藏开发流动单元划分及分布
来源期刊 钻采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胡尖山油田 元72区块 流动单元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开采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13
字数 41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68X.2012.06.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润成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52 328 10.0 15.0
3 周文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127 1368 20.0 29.0
5 邓虎成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41 380 10.0 18.0
7 毕海龙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6 45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
胡尖山油田
元72区块
流动单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钻采工艺
双月刊
1006-768X
51-1177/TE
大16开
四川广汉中山大道南二段
62-42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35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