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为了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运用复合生态位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栖霞市山地特点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方面选取相关指标,选取地形位、坡向、水源影响度、地质灾害作为生态条件的评价指标;生产条件选取工商业用地比例、工商业用地可达性、耕地和园地面积、耕地和园地可达性作为评价指标;生活条件选取农村居民点规模、城镇中心可达性和道路通达度作为生活条件评价指标.采用可达性测算、聚类分析、适宜性评价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适宜性等级,并与提取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相叠加,将农村居民点分为重点发展型、适度发展型、限制扩建型和优先整治型4种类型,分别占总规模的35.19%、35.10%、20.29%和9.42%.重点发展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完善,建议有序调整内部结构促进集约利用;适度发展型村庄处于起步阶段,受闲散地较多、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的限制,建议盘活存量用地,循环利用旧宅基地和闲置宅基地;限制扩建型受地形复杂、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限制,建议维持现状,引导人口外迁,推动宅基地腾退;优先整治型受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脆弱、离水源较远,交通不便,易发灾害限制,建议村庄搬迁.最后结合研究区山地农村居民点特点提出了不同类型居民点相应的调控模式.研究能够揭示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和适宜性,为当前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丰富了生态位理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对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基于GIS的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岩溶山区
农村居民点
适宜性
麻江县
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
农村居民点用地
整治潜力
Voronoi图
潜力分级
汪清县
基于农民满意度调查的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设计
农民意愿
农村居民点
集约用地
模式
黄土山丘区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与优化策略
农村居民点
类型划分
优化策略
黄土高原山丘区
长河流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生态位的山地农村居民点适宜度评价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生态位 山地 适宜性评价
年,卷(期) 2012,(1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75-5183
页数 分类号 TU98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1121419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齐伟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4 1790 23.0 42.0
2 秦天天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 284 5.0 5.0
3 李云强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6 242 4.0 6.0
4 曲衍波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14 921 13.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3)
共引文献  (911)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9)
同被引文献  (627)
二级引证文献  (859)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2(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3(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4(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5(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6(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9(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65)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6(100)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85)
2017(153)
  • 引证文献(20)
  • 二级引证文献(133)
2018(189)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173)
2019(303)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288)
2020(12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农村居民点
生态位
山地
适宜性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