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为基础,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及颗粒动力学理论,引入复相催化脱硫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喷动床应用活性炭颗粒脱硫的过程进行模拟。获得了喷动床具有喷射区、环隙区和喷泉区的流动状态,分析了床内气目的速度矢量分布及SO2质量分数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喷动床内环隙区脱硫效果最好,且流经环隙区烟气量占总进气量的60%-859/6,说明喷动床内特有的流动状态有利于烟气的脱硫。当表观速度由1.099m/s减小到0.732m/s时,喷动床的脱硫效率提高25%。因此在保证喷动床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适当减小入口的烟气速度,有利于提高活性炭喷动床的脱硫效率。
推荐文章
喷雾-喷动床半干法烟气脱硫研究
喷动床
烟气脱硫
流态化
半干法
喷雾干燥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数值模拟进展及现状分析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数值模拟
两相流模型
颗粒动力学
曳力模型
喷动床技术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喷动床
烟气脱硫
流态化
半干法
粉末颗粒
喷雾
基于双流体模型的液氢流动沸腾数值模拟
流动沸腾
两相流
传热
传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双流体模型的烟气喷动床脱硫过程的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双流体模型 喷动床 活性炭 烟气脱硫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3
页数 分类号 TQ05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卫兵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44 407 11.0 18.0
2 孙巧群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19 149 7.0 12.0
3 朱润孺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5 17 3.0 4.0
4 邢力超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5 17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流体模型
喷动床
活性炭
烟气脱硫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964
32-1152/TD
大16开
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内
28-73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779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