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碳酸岩盐储层裂缝广泛发育且分布复杂,在这类储层的钻完井过程中,井筒液柱压力作用于裂缝壁面,易造成裂缝的突然开启和闭合,极易引起漏失.因此,防漏堵漏的关键在于准确的预测地层中的裂缝宽度及变化规律.目前储层动态裂缝宽度预测国内外研究均较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动态裂缝宽度预测方法的发展情况,为此,从静态到动态,裂缝模型建立到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及漏失控制技术等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展望,从而对动态裂缝宽度研究理论有一个新的认识,有利于钻完井过程中储层动态裂缝宽度预测的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水平井钻井完井液侵入损害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水平井
防止地层损害
钻井完井液
固相颗粒侵入
数学模型
综述
强应力敏感裂缝性致密砂岩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
裂缝性储藏
应力敏感
钻井完井液
屏蔽暂堵
静态缝宽
动态缝宽
钻完井作业后返排与否造成的不同储层伤害对比
注水井
钻井完井液
储层伤害
返排
渗透率
水平井钻井完井液侵入损害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水平井
防止地层损害
钻井完井液
固相颗粒侵入
数学模型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钻完井过程中储层动态裂缝宽度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钻采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储层 裂缝宽度 预测 漏失 堵漏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钻井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0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21
字数 29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68X.2012.06.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浩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6 31 2.0 5.0
2 佘继平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1 1 1.0 1.0
3 洪成云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1 1 1.0 1.0
4 黄福友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1 1 1.0 1.0
5 李关访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5)
共引文献  (187)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储层
裂缝宽度
预测
漏失
堵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钻采工艺
双月刊
1006-768X
51-1177/TE
大16开
四川广汉中山大道南二段
62-42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35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