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郁达夫的《故都之秋》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意味隽永。作者抓住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来统领全篇。“清”和“静”是“悲凉”的具体特征.“悲凉”才是本文的主旋律和主色调。在扎根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后发现我们所理解的“悲凉”与以往大量的赏析这篇文章下的“悲凉”有所不同,那就是“悲凉”后展现一抹令人兴奋地亮色,透露出明媚、乐观、喜悦的情调。这种“悲凉”实在难求.是郁达夫奋力猖求的土膏界.
推荐文章
《老王》的另一种解读
《老王》
情感体验
中学生
阅读教学的另一种美
阅读教学
沉浸
另一种美
地下空间——城市的另一种风貌
地下空间
城市风貌
发展
谈《故都的秋》的悲凉之美
悲凉
心境
修养
景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故都之秋”“悲凉”的另一种解读
来源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悲凉 故都 解读 现代散文 郁达夫 主色调 主旋律 “静”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语言万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1,45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7.22
字数 67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19X.2012.01.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乔军豫 重庆市南川中学高中部 8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悲凉
故都
解读
现代散文
郁达夫
主色调
主旋律
“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25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7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