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废弃绿茶叶粉末(简称茶叶末)作为吸附剂,考察了pH、温度、时间等对水溶液中Co2+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叶末对Co2+的吸附量随着pH的上升而上升,其中pH=5.50为最佳.茶叶末对Co2+的吸附量均随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吸附速度先快后慢,吸附最佳时间为90min.(2)不同湿度下,茶叶末对Co2+的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该吸附过程是化学离子交换过程,主要发生在重金属离子与羟基、氨基的氢原于之间.(3)茶叶末对Co2+的吸附是自发、放热过程,降温有利于吸附,反应时吸附界面上的混乱度增加.(4)盐酸是很好的解吸介质,解吸率为92.65%.通过灼烧(或燃烧)可以回收水溶液中绝大部分的Co2+,不仅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节约了资源.
推荐文章
水合二氧化锰对Co2+的吸附行为研究
Co2+
水合二氧化锰
吸附
改性小麦壳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研究
小麦壳
高锰酸钾
改性
吸附
影响因素
铜尾矿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与解吸
铜尾矿
吸附
解吸
铁氧化物
印迹材料对水溶液中镍离子的选择吸附研究
离子印迹
镍离子
选择性吸附
动力学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废弃绿茶对水溶液中Co2+的吸附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污染与防治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绿茶 Co2+ 等温吸附线 解吸 回收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5
页数 分类号 X703
字数 36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3865.2012.05.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连慧亮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2 5 1.0 2.0
2 耿世彬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6 52 4.0 6.0
3 董娴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7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茶
Co2+
等温吸附线
解吸
回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污染与防治
月刊
1001-3865
33-1084/X
大16开
杭州市天目山路109号
32-15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46
总下载数(次)
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