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腹针和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照本研究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选病例分成腹针组30例、体针组31例、腹针和体针结合组31例,根据腹针理论的取穴原则,选取腹针的腧穴并使用一定的针刺手法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神志、语言、上肢瘫、下肢瘫等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次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结果 3组治疗前后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腹针组与体针组之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1).腹针和体针结合组疗效以及ADL评分均优于其他2组(P<0.01).结论 认为腹针是一种治疗中风病的有效针刺方法,疗效与体针相当,但腹针与体针结合能更好地改善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气虚阴虚患者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ADL评分.
推荐文章
针药“病证结合”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中风
病证结合
针药结合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缺血性中风病机分段论
缺血性
中风
发病前阶段
急性期阶段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阶段
病机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证候对比研究
急性缺血性中风
慢性脑供血不足
中医证候
阴阳类证
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缺血性中风病
痰热腑实证
急性期
星蒌承气汤
临床疗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腹针和体针结合对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腹针 体针 缺血性中风病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1-504
页数 分类号 R246.1
字数 321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符健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综合科 14 80 6.0 8.0
2 张丽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综合科 29 116 7.0 10.0
3 罗道珊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综合科 13 127 8.0 11.0
4 李建媛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综合科 8 106 6.0 8.0
5 杨京慧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综合科 5 44 3.0 5.0
6 虞成飞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综合科 9 71 5.0 8.0
7 曹于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综合科 4 55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71)
二级引证文献  (54)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腹针
体针
缺血性中风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157
11-3574/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414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7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69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