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天然气储采比是衡量天然气生产规模的关键指标,准确计算天然气储采比对保证天然气合理开发及制定国家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天然气产量增长、稳产和递减3个不同开发阶段的生产特征,以产量增长率、可采储量替换率和产量递减率等关系方程为基础,推导出天然气储采比在3个不同开发阶段的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储采比之间的关系,又推导出了采出程度与储采比、储量替换率、产量增长率(或递减率)的关系方程。研究表明,天然气储采比在产量增长阶段呈大幅下降趋势,至稳产阶段后保持相对稳定。到递减阶段又开始缓慢下降。通过实例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推荐文章
国外天然气储采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天然气
储采比
美国
特点
合理目标
政策法规
天然气产能负荷因子计算方法
天然气
生产能力
负荷因子
影响
因素
前提
计算方法
应用效果
天然气含水量的公式化计算方法
天然气
含水率
计算
方法
对比
天然气加气站压缩机组效率的计算方法
天然气加气站
压缩机组效率
电驱往复式压缩机组
加气站节能
REFPROP
节能降耗
现场测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开发阶段天然气储采比计算方法
来源期刊 岩性油气藏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天然气 产量 储采比 采出程度 储量替换率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田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07
页数 分类号 TE313.8
字数 26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1.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向君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14 792 17.0 22.0
2 刘道杰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3 92 6.0 8.0
3 赵小龙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天然气
产量
储采比
采出程度
储量替换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性油气藏
双月刊
1673-8926
62-1195/TE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儿湾路535号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2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07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