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渤海C油田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地质特点,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油藏动态以及露头等资料,分析了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成因及发育特点,确定构造应力场和断层的分布为该油田储集层裂缝发育的2个主控因素。将构造应力场与断层分布相结合模拟离散裂缝网络。预测裂缝分布趋势。通过地质特征对比以及动态资料验证,优选出C油田的离散裂缝网络(DFN)。以离散裂缝网络(DFN)为平面约束条件,以井点岩心统计裂缝几何形态为“硬”数据,计算出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三维分布,并建立了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地质模型。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推荐文章
油气藏裂缝型储层预测方法--以济阳坳陷古潜山为例
碳酸盐岩
储集层
测井
反演
概率神经网络
济阳坳陷
早古生代
渤海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综合评价与裂缝表征
渤海海域
潜山油藏
成像测井
储集层评价
裂缝有效性
自然电位测井评价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
测井评价
变质岩
潜山油藏
裂缝
自然电位
海拉尔油田
测井裂缝参数估算与储层裂缝评价方法研究
碳酸盐岩
裂缝识别测井
孔隙度
渗透率
岩石力学
参数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渤海C油田潜山裂缝型储集层随机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实现与优选方法
来源期刊 岩性油气藏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裂缝型储集层 离散裂缝网络(DFN) 裂缝孔隙度模型 裂缝渗透率模型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9
页数 分类号 TE122.2
字数 12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光义 60 320 10.0 13.0
2 王晖 35 140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34)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裂缝型储集层
离散裂缝网络(DFN)
裂缝孔隙度模型
裂缝渗透率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性油气藏
双月刊
1673-8926
62-1195/TE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儿湾路535号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2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07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