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研究了甘氨酸在金与银基底表面的吸附作用特征.研究表明甘氨酸分子以COO-的不对称形式吸附于金电极表面,且NH2也是其可能的吸附位点;而在银电极表面,则主要是通过COO-的对称形式而吸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电极电位与溶液酸碱性对吸附于粗糙化银电极表面甘氨酸分子吸附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氨酸分子中去质子化羧基的吸附作用受电位影响较小,而电位对-NH3+吸附作用的影响程度较大.另一方面,溶液pH值对银电极表面的甘氨酸分子吸附行为的影响也较为显著.随着溶液酸性减小羧基倾向于相对于电极表面平行吸附.这是由于随着溶液碱性增大氨基质子化程度的减小,有利于氨基在银电极表面吸附.这将改变分子的吸附构型使其更接近于电极表面.这些变化主要出现在pH值大于10的条件下.
推荐文章
D3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甘氨酸
甘氨酸
D301树脂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
甘氨酸,吸附,氧化,加situ FTIRS,EQCM,纳米金膜电极
D-氨基葡萄糖甘氨酸混配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光谱研究
D-氨基葡萄糖
甘氨酸
金属配合物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DNA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金与银电极表面甘氨酸分子吸附作用的SERS光谱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研究与应用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甘氨酸 银电极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极电位 pH值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6-364
页数 分类号 O657.3
字数 67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656.2012.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晓卫 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 32 204 8.0 11.0
2 赵洪侠 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 2 7 1.0 2.0
3 张玲 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 5 1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氨酸
银电极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极电位
pH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研究与应用
月刊
1004-1656
51-1378/O6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内
62-180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9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6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