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摘要:充分利用良好的吸附材料实现对CO2分离回收,是目前减排CO2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择活性炭(AC)、纳米SiO2、硅胶(SG)吸附剂作为载体,通过复合处理制备新型吸附剂,考察对纯CO2的吸附效果。主要进行了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原位分散聚合法合成了与丙烯酰胺(AM)单体质量比不同的PAM/AC,PAM/SiO2,PAM/SG复合材料,利用FTIR、SEM、N2吸附脱附、TGA表征方法测定复合样品结构与性质。利用热重法,考察了60℃持续吸附60min情况下,样品对CO2的吸附量,发现复合处理前单一的AC、纳米SiO2和SG对CO2的吸附量依次为62mg/g、31mg/g和71mg/g;复合处理后,各种材料的吸附量均明显增大,吸附效果PAM/SG〉PAM/AC〉PAM/SiO2。PAM/SG(质量比1:1)复合材料对CO:的吸附容量为256mg/g,是原样的3.6倍,同时材料可以快速脱附,再生性能良好,6次循环后吸附容量仍高达235mg/g。分析认为,负载有机官能团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吸附性能,使材料对CO2的吸附从物理吸附转向为以有机官能团为活性中心的化学吸附,表明尤机粒子与酰胺复合制备有机一无机新型低成本吸附剂切实可行。采用化学镀法,通过调节甲醛浓度和装载量,合成了一系列Cu/AC样品。通过对样品进行XRD、SEM、TGA表征,发现AC表面成功覆盖了一层铜,甲醛60mL/L、装载量10g/L条件下化学镀反应时间短,复合材料表面铜层镀覆均匀,晶形良好,无Cu2O峰。热重法考察60℃下复合粒子对CO2的吸附量,发现样品吸附性能均得到提高,100℃下可以完全解吸,吸附量最大为79mg/g,6次循环后为70mg/g,循环吸附稳定性良好。采用金属盐溶液LiNO2、Ca(Ac)2和Cu(NO2)2浸渍AC、纳米SiO2以合成负载型新吸附材料,并通过正交实验探索负载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3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XRD�
推荐文章
富二氧化碳废气生产液体二氧化碳节能探讨
废气
液体二氧化碳
生产技术
节能降耗
二氧化碳化学:二氧化碳的催化转化反应
绿色化学
二氧化碳
环境友好介质
离子液体
精细化工中间体
碳酸酯
噁唑啉酮
喹唑啉二酮
变压吸附分离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
变压吸附
分离
捕获和存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氧化碳复合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来源期刊 气体净化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吸附 复合材料 吸附容量循环吸附稳定性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7
页数 2页 分类号 TQ424.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哑雪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氧化碳
吸附
复合材料
吸附容量循环吸附稳定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体净化
月刊
南京市大厂葛关路699号中石化南京化工研
出版文献量(篇)
327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