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江西科学       
摘要:
利用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WRF数值模式和IHR_LAPS系统资料,对2011年6月15日特大暴雨过程的环境场及物理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低涡切变线、中高层冷温槽,以及与高空急流的合理配置,加强了暴雨区垂直环流发展,使降水区形成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流场特征,促进了强降水的产生;(2)低层强而持续的水汽输送是产生强降水和大暴雨必需的水汽条件;(3)强降水区域对流有效位能大值区与暴雨中心相对应,对流有效位能的时空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4)地面温度密集区的存在,温度梯度锋稳定少动,有利于地面中尺度辐合的形成、发展和维持,有利于强降雨的发生;(5)暴雨产生在中低层螺旋度中心和不稳定能量高能区中,局地螺旋度大值中心的高低层耦合叠加且持续,对暴雨的落区及预报有指示意义。
推荐文章
江西"6·19"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特大暴雨
上升运动
湿位涡
急流
独山县"2005-05-22"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特大暴雨
数值预报产品
雷达回波
习水2014年8月11日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列车效应
低空急流
暖云降水
低涡切变
地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德兴“6.15”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江西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中尺度分析 物理量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0-495
页数 6页 分类号 P458.12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3679.2012.04.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少平 15 37 3.0 6.0
2 计展锋 8 1 1.0 1.0
3 骆云峰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15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特大暴雨
中尺度分析
物理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科学
双月刊
1001-3679
36-1093/N
大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8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