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 已有研究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可重建损伤的角膜上皮并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但BMSCs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BMSCs移植在大鼠角膜化学伤后抗炎和抗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从2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双侧股骨及胫骨提取骨髓并进行BMSCs培养和传代,第3代细胞种植于羊膜.18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用NaOH滤纸片贴附于角膜中央的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眼,均取右眼为模型眼.造模1周后,BMSCs移植组行带有BMSCs的羊膜移植;羊膜移植组行无BMSCs的羊膜移植;模型对照组不进行移植.术后2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透明度评分并计算角膜新生血管(CNV)面积,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角膜中白细胞介素2(IL-2)、IL-10、干扰素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B(TGF-β)的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角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传代细胞CD90及CD29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9.78%及99.79%,CD34、CD45及CD11b的表达率分别为7.90%、1.16%和1.28%,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种植于羊膜后生长状态良好.角膜碱烧伤后1周,各组大鼠角膜水肿混浊评分和CNV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21,P=0.979;F=0.076,P=0.927).移植术后2周,羊膜移植组和BMSCs移植组大鼠角膜混浊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1、0.001),CNV面积均小于模型对照组(P=0.005、0.000).与羊膜移植组比较,BMSCs移植组CNV面积较小(P=0.001).角膜中Thl细胞分泌的IL-2和IFN-γ在BMSCs移植组明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及羊膜移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2、0.003、0.045),而Th2细胞分泌的IL-10和TGF-β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羊膜移植组(P=0.000、0.000、0.000、0.021).3个组间VEGF在角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4.880,P=0.056).BMSCs移植组大鼠角膜中MMP-2及bFGF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及羊膜移植组(P<0.01).结论 BMSCs移植可调节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炎性相关因子和新生血管相关因子的分泌,从而减轻角膜炎症反应,抑制CNV的形成.
推荐文章
低氧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交感神经重构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交感神经重构
促红细胞生成素
内皮素 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培养上清细胞因子分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培养
细胞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角膜化学伤后炎症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化学烧伤 角膜 炎症相关因子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257
页数 分类号 R77
字数 49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2.03.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楠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35 136 6.0 10.0
2 顾宏卫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5 21 2.0 4.0
3 卞丹梅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 2 1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3)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化学烧伤
角膜
炎症相关因子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月刊
2095-0160
11-5989/R
大16开
郑州市纬五路7号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院内
36-1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31
总下载数(次)
29
总被引数(次)
289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