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麻杏甘石汤序贯给药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其量效关系的研究.方法:180例外寒内热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麻杏甘石汤序贯给药,常规组采用麻杏甘汤常规给药,对照组采用头孢氨苄异形片给药.观察5d.以体温起效、复常时间,平均治疗时间,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体温各时段均值与服药间隔的关系,体温复常所用的中药数量及平均用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退热起效时间、复常时间、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减少,体温显愈率、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所用中药总数量无差异情况下,麻杏甘石汤序贯给药与常规给药相比,具有起效快、体温复常时间短、退热作用稳定、不易反复等优势,能明显缩短病程、改善发热及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痛苦.
推荐文章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发热/中西医结合疗法
解表剂/治疗应用
加味麻杏石甘汤
麻杏甘石汤治疗4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量效关系临床研究
麻杏甘石汤
小儿支气管肺炎
量效关系
麻杏石甘汤治疗常见肺系疾病
麻杏石甘汤
咳嗽
喘证
外感发热
张仲景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中药
外敷
小儿外感发热
小儿退热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序贯给药模式的麻杏甘石汤治疗外感发热的量效关系研究
来源期刊 吉林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麻杏甘石汤 序贯给药模式 外感发热 量效关系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6-369
页数 分类号 R441.3
字数 410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庆高 89 453 11.0 17.0
2 黄贵华 150 866 13.0 23.0
3 许光兰 61 256 10.0 14.0
4 陈平 29 161 9.0 12.0
5 林华胜 42 98 6.0 9.0
6 周衡 18 41 3.0 6.0
7 罗媛媛 5 12 3.0 3.0
8 韦义展 12 139 4.0 11.0
9 曾飞剑 9 41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麻杏甘石汤
序贯给药模式
外感发热
量效关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中医药
月刊
1003-5699
22-1119/R
大16开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4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2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9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