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一束球面波和一束平面波或者两束球面波干涉所形成的体全息光栅,由于其光栅矢量在全息图体积内是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被称为非周期型的体光栅.主要研究了用于体全息三维成像系统的非周期体光栅的深度选择特性.根据叠加的原理,将非周期体光栅看作多个固定周期的基元体光栅的叠加,结合耦合波理论分析非周期体光栅的衍射特性.采用这一方法,利用Matlab软件模拟,研究了两束记录光夹角对所记录的非周期体光栅深度选择性的影响和在两束记录光夹角相同时,球面参考光体全息成像系统及平面参考光体全息成像系统深度选择性的差别,最后在光折变晶体材料中进行非周期型和周期型体光栅的记录和再现,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推荐文章
正交读出方式体全息光栅通信波长衍射特性
全息
波长选择性
密集波分复用
透射式纪录/正交式读出方案
2维耦合波理论
高密度相位光栅的偏振选择性
高密度光栅
严格耦合波分析
模式方法
偏振选择性
基于复用体全息光栅的光学相控阵放大级串扰优化
光学器件
放大级
体全息光栅
多路复用
光学相控阵
体布拉格光栅滤波片及其光谱成像应用
衍射光学
体布拉格光栅
耦合波理论
光谱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体全息成像系统中非周期体光栅的深度选择性研究
来源期刊 光学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光栅 全息体光栅 体全息成像 衍射效率 深度选择性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全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2
页数 5页 分类号 O438.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AOS201232.0409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竹青 35 153 7.0 11.0
2 陶世荃 61 333 11.0 14.0
3 万玉红 23 107 5.0 10.0
4 林琳 4 13 2.0 3.0
5 陈昊 3 0 0.0 0.0
6 伍江涛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光栅
全息体光栅
体全息成像
衍射效率
深度选择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学报
半月刊
0253-2239
31-1252/O4
大16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800-211信箱)
4-29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61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301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