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黑龙江株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分泌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小鼠感染黑龙江株旋毛虫后7、14、21、28和35 d,观察模型组及对照组小鼠肠道分泌物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菌群变化.sIgA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 模型组sIgA分泌水平在感染后14d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但始终保持高水平(P<0.01).模型组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低于对照组(P<0.05).第14天降至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升高,至感染后35 d恢复正常水平.乳酸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低于对照组,第14天降至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增加(P<0.05).肠杆菌的数量在感染后7d略高于对照组,感染后14 d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后始终保持下降趋势(P<0.05).肠球菌在感染后7d略高于对照组(P<0.05),在14d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后缓慢下降,至感染后35 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旋毛虫感染小鼠sIgA的分泌在肠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与旋毛虫感染小鼠免疫系统中sIgA的分泌有关.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旋毛虫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肠道菌群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710
页数 分类号 R38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菊香 18 29 3.0 4.0
2 马淑霞 94 606 14.0 20.0
3 肖景莹 22 51 4.0 6.0
4 毕胜 54 127 7.0 8.0
5 齐宗春 12 17 2.0 3.0
6 代月 28 85 6.0 7.0
7 车世伟 21 45 4.0 6.0
8 陈光 48 241 8.0 14.0
9 王李鸣 16 3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旋毛虫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肠道菌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月刊
1005-376X
21-1326/R
大16开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8-27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99
总下载数(次)
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