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除了受遗传因子控制外,还受到生态环境条件和耕作栽培措施等外部因子的影响.研究周年耕作模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持续效应可为优化区域耕作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4年小麦秋播时建立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成都平原稻麦轮作区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两个因素的5种周年组合模式(麦免稻旋WZRR,麦免稻旋+秋菜WZRRV,麦稻双免WZRZ,麦稻双免垄作WRZB,周年旋耕无秸秆还田CK)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持续影响效应.[结果]所有耕作模式的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在年际间均呈波动性交化,对照产量在多数年份都处于低值水平,7年平均较其它处理低3.0%—4.7%,随时间推延下降趋势明显,年均递减0.125 t·hm-2.所有处理的有效穗均无明显的时间变化趋势,但穗粒数下降趋势和千粒重上升趋势明显.7年平均,对照的有效穗显著低于其它处理,而穗粒数、单位面积粒数和千粒重在处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免耕与秸秆还田组合模式具有不同程度提高小麦主要生育阶段耕层土壤速效N、P、K含量和改善中后期个体与冠层质量的作用.WZRZ、WRZB处理的多数小麦品质性状与CK相当或略优,而WZRR、WZRRV处理有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的趋势.[结论]免耕与秸秆还田利于稳定小麦产量和改善耕地质量,尤以周年免耕秸秆全量还田模式最好.
推荐文章
基于农户认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产量效应模糊数学分析
保护性耕作模式
农户认知
产量效应
模糊数学
不同耕作方式及前茬作物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耕作方式
前茬作物
冬小麦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成都平原周年耕作模式对稻茬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持续效应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成都平原 耕作模式 持续作用 产量 品质
年,卷(期) 2012,(18)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21-3732
页数 分类号 S51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18.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朝苏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47 556 15.0 21.0
3 汤永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88 877 17.0 24.0
5 吴春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3 344 12.0 18.0
6 黄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86 940 17.0 25.0
11 马孝玲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0 104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7)
共引文献  (771)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82)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5(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3(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4(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6(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成都平原
耕作模式
持续作用
产量
品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