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宜黄淮海区种植的玉米优良品种,对22个玉米新品种的田间抗逆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2个品种对瘤黑粉病和小斑病的整体抗性较好,而部分品种对青枯病和倒伏的抗性较差.相关分析表明,抗倒能力较强的品种主要得益于稳位低和重心低、第三节间直径和总维管束横截面积较大,以及抗折力较高.对2个密度组的分析发现,以60 000株/hm2组综合表现较好,67 500株/hm2组的抗病和抗倒性整体劣于60 000株/hm2组的.可见,耐密品种选育在注重耐密性和丰产性的同时,还应重视其抗逆性和稳产性.
推荐文章
黄淮海玉米新品种育种技术研究
黄淮海地区
玉米
育种技术
2016年玉米新品种J1483生产试验
玉米
新品种
J1483
生产试验
2016年
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
黄淮海
玉米新品种
抗倒伏能力
郑单958
资源丰富
自然灾害
黄淮海夏玉米区气候特点及育种研究方向
夏玉米
育种
扩增种质
高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淮海夏玉米新品种抗病性和抗倒性评价
来源期刊 河南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 抗病性 瘤黑粉病 小斑病 茎腐病 维管束 抗折力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8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3.04
字数 352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荣花 45 1338 20.0 36.0
2 刘天学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44 512 13.0 21.0
3 赵春玲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4 42 2.0 4.0
4 王秀萍 7 42 3.0 6.0
5 常建智 6 44 3.0 6.0
6 边继和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31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抗病性
瘤黑粉病
小斑病
茎腐病
维管束
抗折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农业科学
月刊
1004-3268
41-1092/S
大16开
郑州市农业路1号
36-3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34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59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