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①观察依替膦酸二钠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缺损修复的影响.②探求双膦酸盐类药物影响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缺损修复的靶基因.方法 取6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20只加入空白对照组(N组),余下40只药物干预组(D组)、模型组(M组).D组、M组予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N组予行假手术.首次造模成功后饲养3个月,然后3组均建立节段性骨缺损模型.药物组每周给予依替膦酸二钠(4.0 mg/kg)肌注1次;模型组和空白组每周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肌注1次.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第2、4、6、8周建立4个观察时间点,分别观察:①骨缺损断端影像学(DR)表现;②骨缺损区组织学改变③骨缺损区域骨痂中OPG的基因表达.结果 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DR表现及组织学改变示:N组最好,M组最差,D组愈合介于两者之间并偏向于N组.OPG基因的表达随时间变化而增加,各组趋势与上述改变基本一致.结论 依替膦酸二钠作为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代表对骨质疏松症大鼠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有促进作用,OPG基因可能是其作用位点.
推荐文章
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边缘区域骨保护素基因的表达
节段性骨缺损
骨质疏松症
骨保护素
基因表达
碱性磷酸酶染色
骨疏灵对骨质疏松症大鼠血、尿生化影响
骨疏灵
骨质疏松症
生化指标
依普黄酮对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骨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
依普黄酮
骨组织
病理变化
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颞下颌关节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
颞下颌关节/病理学
骨质疏松症/病理学
软骨/病理学
骨质吸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依替膦酸二钠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的影响及靶基因的探索
来源期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节段性骨缺损 依替膦酸二钠 OPG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71-107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68
字数 42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108.2012.1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亮 26 84 6.0 7.0
2 徐晓峰 57 427 11.0 17.0
3 陈海宁 17 54 5.0 7.0
4 陈琛 12 44 4.0 6.0
5 赵镒汶 4 21 2.0 4.0
6 刘自文 4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质疏松症
节段性骨缺损
依替膦酸二钠
OPG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月刊
1006-7108
11-3701/R
大16开
北京望京西园三区325楼丙单元601
82-198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00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76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