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某电厂1 000 MW机组塔式锅炉再热汽温长期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锅炉设计时为防结焦增大了锅炉水冷壁受热面积但未增加再热器及过热器相应受热面,从而导致受热面吸热失衡.对此,在不改造受热面的情况下,通过采取燃烧调整和吹灰优化等措施,使再热汽温比调整前提高了近20℃左右,再热器出口温度偏差也从原来的20℃左右降至10℃以内.按再热汽温每升高10℃煤耗降低0.75 g/(kW· h),每台机组年发电量70亿kW.h计算,可节省标煤约7 875 t,经济效益显著.
推荐文章
关于上海锅炉厂生产的1000MW二次再热塔式炉再热汽温偏低问题探讨
一二次再热汽温
过再热器受热面比例
机组经济性
低氮改造后再热汽温偏低的燃烧调整研究
燃煤锅炉
低氮改造
再热汽温
燃烧调整
660 MW二次再热机组锅炉再热汽温调整
二次再热
再热汽温
烟气再循环
磨煤机组合
燃烧器摆角
综合调整
锅炉再热汽温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锅炉
低负荷
再热汽温
研究
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000 MW机组塔式锅炉再热汽温偏低的原因分析及调整
来源期刊 热力发电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塔式锅炉 再热汽温 燃烧调整 吹灰优化
年,卷(期) 2012,(11) 所属期刊栏目 发电技术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K227.1
字数 26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3364.2012.11.05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国清 9 85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超临界机组
塔式锅炉
再热汽温
燃烧调整
吹灰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力发电
月刊
1002-3364
61-1111/TM
大16开
陕西西安兴庆路136号
52-103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3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99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