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比较研究了电趋肤效应机理及电趋肤效应的应用问题,讨论了静电趋肤效应和电流趋肤效应(直流电趋肤效应和交流电趋肤效应),分析了直流电趋肤效应和交流电趋肤效应机理上的差别,分析了高压交流输电和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缺点.认为静电趋肤效应是由于外电场对处于场中导体内负电荷做功,使之在晶格势场中的能态升高,从而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直流电载流子在横向电场和磁场共同作用下产生趋肤效应;交流电载流子除了与直流电载流子具有产生趋肤效应相同的原因外,还会受到感应电场的作用,能态升高后产生趋肤效应,因此交流电趋肤效应明显强于直流电趋肤效应.正因为如此,现代发展起来的高压直流输电较高压交流输电更节省电能.
推荐文章
电流趋肤效应的研究
趋肤效应
电磁场屏蔽
感应加热
利用手机研究盐水中的趋肤效应
手机
大学物理实验
电磁波
趋肤效应
盐溶液
临界深度
感应测井趋肤效应校正的迭代方法
感应测井
线圈系
趋肤效应
校正
迭代
一种新的趋肤效应校正方法
感应测井
趋肤效应
校正
双频率
视电导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趋肤效应机理与应用
来源期刊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静电趋肤效应 电流趋肤效应 直流电趋肤效应 交流电趋肤效应 负电荷 载流子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物理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6
页数 3页 分类号 O441.1|O482.4
字数 24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3326.2012.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岳小萍 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系物理教研室 19 29 3.0 5.0
2 关君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5)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静电趋肤效应
电流趋肤效应
直流电趋肤效应
交流电趋肤效应
负电荷
载流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乡学院学报
月刊
2095-7726
41-1430/Z
大16开
河南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33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