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膜腔负压吸引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影响,评价术后常规应用胸膜腔负压吸引的必要性.方法 对连续收住我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8例,术后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负压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48 h累积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内持续有气时间;比较第1、2天胸腔积液内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结果负压组术后48 h累积胸腔积液引流量(377.9±39.0)ml较对照组的(305.6±45.3)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5,P<0.05).负压组胸腔内持续有气体的中位时间为72.00 h[95%CI(63.73,80.30)],对照组胸腔内持续有气体的中位时间为89.65 h[95%CI(81.75,97.95)],负压组胸腔内持续有气体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8,P=0.009);超过6 d胸腔内仍有气体者负压组1例(2.9%),对照组2例(5.9%).负压组术后第1天、第2天胸腔积液内LDH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吸引的引流时间较对照组短,但其对胸膜的急性炎症损伤也较重.负压吸引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不应该在术后常规应用.
推荐文章
延迟抽气对首次发作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治疗的影响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延迟抽气
疗效
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
肺大疱
自发性气胸
外科治疗
自发性气胸54例诊疗体会
气胸
诊断: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负压吸引对患者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学科
关键词 气胸 胸腔镜检查 负压吸引 引流术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5-636,640
页数 分类号 R56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大强 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 33 155 8.0 11.0
2 王晓东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7 46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7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77)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胸
胸腔镜检查
负压吸引
引流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全科医学
旬刊
1007-9572
13-1222/R
大16开
199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368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