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经眼外肌引出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明确潜伏期、振幅以及相关参数的正常范围.[方法]选择40例体格检查和纯音听阈、中耳分析结果正常且无眩晕发作史的健康志愿者,用500 Hz的click声刺激进行经眼外肌连接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s)检查.[结果]40名健康受试者均能引出稳定波形,引出率100%.n10潜伏期:左侧(9.76±0.48) ms,右侧(9.83±0.47) ms;振幅(6.34±0.39) μV.p15潜伏期:左侧(15.24±0.44) ms,右侧(15.14±0.45) ms;振幅(5.72±0.57) μV.n10的耳间振幅差比值0.02~0.29.[结论]oVEMPs检查方法操作简单,用时短,不诱发眩晕,结果客观,可重复性好.
推荐文章
正常青年人骨导眼肌前庭肌源诱发电位特征初步研究
骨导振动
前庭功能
前庭肌源诱发电位
椭圆囊
两种声刺激经眼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比较
前庭神经
动眼肌
球囊和椭圆囊
声刺激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前庭上神经
椭圆囊
前庭-眼反射
正常青年人不同体位和凝视角度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差异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体位
凝视角度
青年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健康青年人经眼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
来源期刊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前庭神经 动眼肌 球囊和椭圆囊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8-310
页数 分类号 R764
字数 215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蔷 天津市泰达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3 34 4.0 5.0
2 许华 天津市泰达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5 9 2.0 2.0
3 郭家亮 天津市泰达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30 108 7.0 8.0
4 鲍晓林 天津市泰达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8 70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9)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前庭神经
动眼肌
球囊和椭圆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月刊
1672-7002
11-5175/R
大16开
北京市崇内后沟胡同17号
82-613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6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009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