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黄芩、黄连和黄柏干预热病证候的异同.方法:运用代谢组学技术,以2,4-二硝基苯酚复制的热病证候模型为载体,分别利用黄芩、黄连和黄柏对热病证候进行干预.结果:以热病证候的整体代谢和内源性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为评价指标,黄芩、黄连和黄柏对表达上调(下调)的热病证候生物标志物的干预数量分别为30,28,21(14,6,3)个.结论:从干预热病证候生物标志物数量得出,黄芩干预作用最佳,黄连次之,黄柏最弱;从干预热病证候生物标志物种类上看,三药的干预作用各有异同.
推荐文章
基于代谢组学的热病证候模型评价方法研究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动物模型
评价方法
中医证候的代谢组学研究现状
代谢组学
中医证候
核磁共振技术
质谱技术
代谢组学技术在证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代谢组学
中医证候
应用进展
综述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
中医
证候本质
代谢组学
相关性
研究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芩、黄连和黄柏分别干预热病证候的代谢组学层面差异分析
来源期刊 中医药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黄芩 黄连 黄柏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4.1|R285.5
字数 384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树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267 2014 23.0 31.0
2 王海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3 13 2.0 3.0
3 柳长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25 153 7.0 12.0
4 陈平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25 165 9.0 12.0
5 冯倩晴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3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3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黄芩
黄连
黄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学报
月刊
1002-2392
23-1193/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4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4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69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