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清热益肾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及其对骨质破坏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清热益肾法(狗脊、申姜、杜仲、附子、怀牛膝、茯苓、防风、赤芍、川芎等组成)治疗,每日1剂,分2次早晚口服.对照组(40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的基础上应用清热益肾法汤法干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西医临床症状、胸廓活动度、指地距、schober实验、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腰椎活动度等体征,疾病活动性指标( ESR、CRP)的变化治疗前后;评价AS功能指数(BASFI)、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安全性指标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的检测.结果:治疗组运用清热益肾法后中西医临床症状、胸廓活动度、schober 实验、指地距、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腰椎活动度、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NI)等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ESR、CRP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清热益肾法对AS疗效具有明显的时效性,随治疗时间延长,疗效逐渐增强(P<0.05或P<0.01);中西医结合组起效时间早于中药组.长期服用安全性指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清热益肾法治疗AS效果满意,疗效确切,对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免疫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治疗作用,安全性与依从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
推荐文章
经筋刺法治疗对轻中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强直性脊柱炎
经筋
针刺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随机对照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及其骶髂关节影像学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
幼年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清热益肾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医药信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清热益肾法 临床疗效 骨代谢指标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3
页数 分类号 R285.6
字数 29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406.2012.02.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益常 52 289 11.0 13.0
2 李远峰 30 168 8.0 11.0
3 宋寒冰 20 124 7.0 10.0
4 陈伊 29 228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6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强直性脊柱炎
清热益肾法
临床疗效
骨代谢指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信息
双月刊
1002-2406
23-1194/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132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7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9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