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五脏协调平衡论是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平乐正骨理论强调,人体是一个小天地,是一个以五脏为核心,通过经络、血脉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五脏之间通过生克制化保持着动态平衡.就伤科而言,五脏平衡具体体现在气血动态平衡与筋骨动态平衡过程中.局部损伤会造成瘀血阻滞,导致全身气血失衡,继而筋骨失衡,二者的失衡必然破坏五脏系统的平衡,故认识伤科疾病的病机必须重视五脏失衡.治疗伤科疾病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气血与筋骨安和、恢复五脏平衡.本文从五脏的内涵、五脏协调的动态平衡关系、五脏失衡是伤科疾病的重要病机、五脏协调平衡论对伤科辨证论治的指导作用、五脏协调平衡论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平乐正骨五脏协调平衡论进行了阐释.
推荐文章
平乐正骨流派与非平乐正骨流派 骨炎膏的对比性研究
骨炎膏
学术流派
骨伤科疾病
中药外敷
文献计量学
平乐正骨流派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在防治痛风中的运用
痛风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
中医理论
基于平乐正骨筋骨平衡理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概况
平乐正骨
筋骨
平衡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综述
平乐正骨筋骨并重理论探讨
平乐正骨
筋骨并重
软组织
肝肾同源
理筋
活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平乐正骨五脏协调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四)
来源期刊 中医正骨 学科
关键词 五脏 平乐正骨 中医学术挖掘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流派菁华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2,84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791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艳幸 102 784 15.0 23.0
2 何清湖 300 1277 14.0 24.0
3 孙贵香 106 939 17.0 26.0
4 张冀东 33 313 9.0 17.0
5 李峰 40 162 8.0 11.0
6 陈刚 13 148 7.0 12.0
7 郭伽宜 1 2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9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65)
二级引证文献  (15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36)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7(3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8(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9(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20(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五脏
平乐正骨
中医学术挖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正骨
月刊
1001-6015
41-1162/R
大16开
河南省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36-129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3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1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