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养阴生肌散对压疮患者压疮部位微生物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分别研究养阴生肌散和安尔碘对压疮部位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37℃培养24小时,量取槽边缘抑菌区的距离.结果:革兰氏阳性菌(G+)亚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氏阴性菌(G-)亚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类肠杆菌亚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亚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生肌散对部分G+、G-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推荐文章
养阴生肌散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养阴生肌散
口腔溃疡
疗效
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肠道厌氧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调控作用
超微中药
七味白术散
Biolog-Eco
代谢多样性
肠道厌氧微生物
生肌散治疗压疮疗效观察
压疮/中西医结合疗法
生肌散
生肌散治疗老年压疮患者的临床观察
生肌散
压疮
负压引流
炎症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养阴生肌散对患者压疮部位微生物的抑菌作用探讨
来源期刊 西部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养阴生肌散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抑菌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证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6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85.6
字数 145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查成喜 15 36 4.0 5.0
2 田卫花 23 88 7.0 8.0
3 邢福军 25 80 6.0 7.0
4 王小萍 9 33 3.0 5.0
5 杨邵华 9 27 4.0 5.0
6 乔登嫣 22 122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养阴生肌散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抑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中医药
月刊
1004-6852
62-1204/R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424号
54-78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8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53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