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视网膜脱离( retinal detachment,RD)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微血管的形态学变化,以探讨RD后视功能损伤机制.方法 36只青紫兰灰兔左眼经玻璃体内注入透明质酸酶(10U· mL-1)液化玻璃体,抽吸液化玻璃体并以此液流冲击视网膜造成RD模型,右眼作为对照组.根据RD后不同时间分组,分别为RD后6h组、1d组、3d组、7d组、14 d组、28 d组,每组6只兔,每组均于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情况.结果 光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相比,RD后6h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略肿胀,胞浆着色浅,胞浆中部的Nissl小体消失,仅在细胞周边部有少量残余;1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肿胀,神经纤维水肿加重;3 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胞周空隙增大,胞体缩小,胞核偏位;7 d组大部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萎缩、死亡,细胞核固缩;14 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28 d组仪有极少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在,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萎缩.电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线粒体RD后6h组即出现肿胀,嵴变短;14 d组肿胀线粒体破裂,数量减少;28 d组细胞固缩,难以找到线粒体;RD后视网膜微血管光镜下未见明显改变,但电镜下显示损伤明显.主要表现在基底膜逐渐肿胀、增厚,形态不规则;另外,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内出现空泡,线粒体肿胀、嵴变短甚至空泡样变.结论 随着RD时间的延长,视网膜微血管基底膜逐渐增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缺氧性损伤逐渐加重,可能是RD后视功能损伤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