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实验大鼠的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损伤组、泼尼松组和英夫利昔组,每组10只,其中后3组建立三硝基苯磺酸( TNBS )UC大鼠模型.英夫利昔组给予英夫利昔30 mg/kg腹腔注射,造模第7天、14天各给药1次;泼尼松组给予泼尼松6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损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造模第7~20天每日1次灌胃;造模第21天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并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各组大鼠的外周血清、结肠黏膜及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 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结构基本正常,损伤组可见典型黏膜炎症表现,泼尼松组和英夫利昔组炎症病变明显减轻.TNF-α、IL-10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损伤组外周血清、结肠黏膜、脾脏中的TNF-α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与损伤组比较,英夫利昔组外周血清、结肠黏膜、脾脏中的TNF-α降低,外周血清、结肠黏膜的IL-10含量升高(P<0.05),其中英夫利昔组血清及肠黏膜的TNF-α含量较泼尼松组降低(P<0.05);各组脾脏组织中IL-10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能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的炎症病理改变,对UC大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是通过抑制体内TNF-α的表达及提高IL-10的表达而实现的.
推荐文章
英夫利西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英夫利西单抗
结肠炎
溃疡性
大鼠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英夫利昔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英夫利昔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英夫利昔单抗
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英夫利西单抗和环孢素对激素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英夫利西单抗
环孢素
溃疡性结肠炎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英夫利昔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疗效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英夫利昔单抗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介素-10(IL-10) 溃疡性结肠炎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9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32|R574.62
字数 394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2)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英夫利昔单抗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介素-10(IL-10)
溃疡性结肠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半月刊
1005-8982
43-1225/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143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9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1922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